找回密码

宁夏葡萄酒“蝶变” 树贺兰山东麓产区形象

20世纪80年代初,宁夏在贺兰山东麓大面积引种葡萄成功。1985年,开始生产干红、干白葡萄酒,从而真正开始了宁夏的现代葡萄酒生产。 许多人没有想到,在时隔20多…

20世纪80年代初,宁夏在贺兰山东麓大面积引种葡萄成功。1985年,开始生产干红、干白葡萄酒,从而真正开始了宁夏的现代葡萄酒生产。

许多人没有想到,在时隔20多年的今天,宁夏贺兰山东麓这片荒原,已成了国内外葡萄酒厂商热衷的“塞外绿洲”和“市场竞争热点”。

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宁夏贺兰山东麓为冲击扇地带,土壤为淡灰质钙土,土壤表面含沙而多孔,下层土质精密、松软。在干旱少雨的季节,葡萄树的水分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又有贺兰山做天然屏障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引黄灌渠从这里横穿而过,可满足葡萄生长各个时期的水分需求。

早在1982年,中国农林科学院果木研究所研究员吴德玲来宁夏考察并指导葡萄种植1000多亩。与此同时,得出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发展酿酒葡萄潜力很大”的结论。

时任宁夏农科院副研究员的刘效义,经10多年对贺兰山东麓的土壤、气候进行了精心研究,提出了“宁夏贺兰山东麓为优质酿酒葡萄最佳生态带”的概念。这一概念得到了国内葡萄栽培专家、学者的肯定。

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华在仔细考察完宁夏葡萄产业后感叹: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在我国尚不多见,即使和世界著名葡萄与葡萄酒产区法国的波尔多相比较,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事葡萄栽培、育种研究和教学的著名教授贺普超,当年首次来宁夏考察时,当即对宁夏葡萄和葡萄酒的生态条件及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颇具感慨地说:“以前没来宁夏,在这个领域内是一大憾事,贺兰山东麓是一个‘金娃娃’,谁也搬不走,挪不动。”

1

今天,贺兰山东麓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优势,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酿酒葡萄最佳种植区之一,并成为我国三大葡萄原产地域保护区之一。

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发展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在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积极发展葡萄酒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宁夏葡萄酿酒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新兴产业。

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宁夏葡萄酒产业要达到脱颖而出,积极成功实现“蝶变”,还必须正确把握机遇和挑战,科学做到扬长避短。

最好的葡萄酒只能来自最好的葡萄,最好的葡萄只有在最佳生态区内才能生长出来,而最佳生态区很难人为创造,只能依据天然形成。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一些葡萄与葡萄酒专家曾断言,我国将兴起葡萄酒大战,并随之兴起葡萄原料大战,主要是争夺优质葡萄原料,而优质原料的产地中心在哪里?显然在西北。这一客观的预言,显然得到了较好的印证。

绝版产地需要保护

“好的东西,既要发扬广大,还要注意保护。”一位哲学家曾如此说过。

贺兰山东麓能够发展葡萄种植的面积看似很大,其实可以利用种植葡萄的面积非常有限。据宁夏葡萄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宁夏全区总共有可利用种植酿酒葡萄的土地也就30万亩。产区内圈定的360万亩土地中,十之八九是无水灌溉的荒漠,黄河灌溉能惠及的面积实际上比这还少。而在这30万亩中,有7万亩已经利用,另有10万亩被中粮集团圈定,实际上可供开发的面积已不足20万亩。

有业内专家指出,按照通常的要求,上好葡萄酒的葡萄原料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但是宁夏目前优质葡萄园平均亩产不足500公斤,低于法国波尔多的亩产量,而相比国内其它产区的限产,这里要做的就是提高产量。据专家分析,贺兰山东麓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于0.5%,再加上后期管理有机肥的投入不足,是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霜冻灾害严重损害葡萄树体,每年的5月初是葡萄开花的季节,早霜会严重冻坏葡萄树,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而每年刚刚收完葡萄的10月中下旬的晚霜,也是葡萄树的天敌。把急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的树叶打落,阻断了葡萄树的营养吸收,使来年的树体变得孱弱不堪。到了冬天,葡萄根系冻害,也是葡萄减产的重要因素。在贺兰山地区普遍存在的死苗、缺苗现象十分普遍,主要是冻害造成的。

据宁夏葡萄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奉玉介绍:近年来,贺兰山葡萄收购价格上涨,一方面说明宁夏酿酒葡萄质量好,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而倍受青睐;另一方面说明基地建设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产量过低,葡萄酒原料紧缺。

近几年来,葡萄酒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外资本纷纷进入,加剧了原料竞争。贺兰山东麓虽然占有诸多优势,因为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形成了绝版产地概念,决定了其商机的可贵。对此,有专家指出,贺兰山东麓寸土寸金的局面已经不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贺兰山东麓产区已被行业公认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产区之一。但是,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依然缓慢,消费认可度、市场占有度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还比较低,与我国东部葡萄酒产区相比,资源优势远远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市场表现与产地价值极不相符。相反,优势资源被东部企业所转化,被称为东部巨头的原料车间,形势不容乐观。从这个角度上讲,宁夏葡萄酒产业要实现真正的发展,不能满足于为别的地区和一些企业提供优质葡萄原料及原酒加工 ,必须尽快培育、发展产区内知名葡萄酒品牌,使得产区内葡萄酒生产企业在产能、市场营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尽快提升,从而真正拉动产区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蝶变’。”一位国内知名营销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

品牌推广任重道远

近两年来,中国的葡萄酒再次掀起了发展的高潮,在群起争雄的国内葡萄酒市场,贺兰山东麓产区如何抓住机遇,尽快走出目前的困境,如何在市场上取得应有的地位,显然已成为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共同面对的首要问题。

宁夏中卫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景林认为,贺兰山东麓产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都非常出色的葡萄酒产地,自然条件好,气候条件优越,为优质葡萄酒的生产提供了上好的原料。经过多年的发展,贺兰山东麓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葡萄种植、酿造技术,各生产企业凭借产地优势,高起点建厂。

在葡萄种植上,政府将重点扶持企业以及合作组织,鼓励这些有能力、有条件、管理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原始积累的工业企业发展葡萄酒,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将会更大程度地提高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质量。

“好原料加上好的技术工艺,才能酿制好的葡萄酒。我们还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无论在种植还是酿造上,既要积极扩展规模,又要高要求、高标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潘景林强调道。

“好酒也怕巷子深,我们也意识到了贺兰山葡萄酒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品牌建设。这里的很多企业都曾经试图开拓全国市场,花了不少的钱,浪费了不少的精力,效果都不理想。为什么?单个企业的行动力量毕竟有限,局限性显而易见。所以,我们也在积极想办法团结企业,握紧拳头,大力推广贺兰山东麓这个产区大品牌,理直气壮的宣传产区,大张旗鼓地树立产区品牌,我们就是要树立贺兰山东麓产区‘中国的波尔多’的形象。”潘景林表示道。

对于潘景林的观点,宁夏葡萄产业协会会长容健有着同感: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宁夏人心目中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们大都消费自己的产品。虽然在局部地区形成优势,但是由于宁夏人口少,消费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所以,贺兰山东麓产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走出去,面向国内、国际市场。

容健表示:“我们高兴地看到贺兰山葡萄酒出口美国,但是还没能形成规模效应,好多企业在外阜市场拼杀之后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品牌乏力,渠道梗阻。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以前靠广告就能够取胜的,也不是有钱就能够解决问题。只有靠品牌说话,只有形成品牌竞争力,才有市场话语权。”

“对于贺兰山东麓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产区优势,整合企业各方面资源,合力打造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形象,就像法国的波尔多,世界最具影响力和最优质葡萄酒的产区形象。我们要向波尔多学习,推广和树立贺兰山东麓产区形象,集中推广、集中展示、集中招商,形成产区品牌集群效应,在这样的平台上企业才能够形成很好的发展。”容健坚定表示。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