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酒杯里的团圆

岁末年初是含蓄拘谨的东方民族少数允许放纵狂欢的时节,习惯压抑的情感如果没有点燃的开关,学不会自己释放。而酒正是这样的开关,一杯美酒之下,一年的辛劳和悲喜全在里面…

岁末年初是含蓄拘谨的东方民族少数允许放纵狂欢的时节,习惯压抑的情感如果没有点燃的开关,学不会自己释放。而酒正是这样的开关,一杯美酒之下,一年的辛劳和悲喜全在里面,对生活的祝福、对神明关照的感激都在里面,干了这一杯,团年的家宴才真正拉开了序幕。

在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退休的国宝级中国菜大厨老朱在除夕那天,使上浑身解数做了一桌让人看了目瞪口呆的团圆饭。桌上的无锡排骨、蟹肉菜心、五柳鸡丝、青豆虾仁、东坡肉、小笼汤包、松鼠鱼、叫花鸡······看得人心神荡漾、口水横流。而这桌五彩缤纷的菜色,如果没了陈年酿的白酒,就缺了热闹,也没有那些悲喜交加的人情故事。

中国人对幸福的定义并不复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能吃好喝好,一家人在美酒美食下团聚便是美满。

1

所以在团年这一天,只要高兴,平日里的拘束和规矩都可以暂时放在一旁──家宴桌上,男人们可以大方地拿出平日里珍藏的白酒,美美地给大家都满上一杯;爱唠叨的女人们也会破例给辛苦了一年的自己一个微醺的机会;甚至连在桌旁绕来绕去的小娃娃,都会被不靠谱的爸爸们偷偷沾点酒在舌头上。

无酒不成宴,酒是人神共襄盛宴的媒介,在所有的国度里,酒正是人类文化的浓缩,正如葡萄酒代表法国的浪漫,伏特加代表俄国的豪迈,龙舌兰代表南美的热情,五谷酿造的白酒代表的正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中庸调和的民族性。

“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 五谷酿造的酒,酿有时节,造有工序,一壶好酒是谷、水、阳光、风土、人的合力,即使到今天,这样与上天求好的用心,也不应该被世俗的认知所忽略。

酒是人向上天祈求的丰收

酿造白酒自元末始,秋末的大地已经收割完毕,高粱、大米、小麦、大麦、豌豆各种粮食被装进贴着“丰”字的粮仓,丰收的年份里,酒的酿造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有经验的酿造师傅会在寒冬来临时选择上好的原料,放入酒曲,等待粮食慢慢发酵,即使在现代酿酒工艺流行的今天,时间和等待仍然是成就好酒的最大法宝,这是不可逾越的步骤。

2

没有比中国人更讲究风土匹配,天地相融的民族。一方水土酿一方酒,矿物质丰富的赤水河成就了贵州白酒的豆豉香,浩浩长江酿得四川好酒的浓香四溢。“米为父,曲为母,水为血”,丰收的五谷,奔腾的河流和来自天地的酒曲,经人的调和,在漫长的时间里酿造成一杯杯可以推心置腹,可以团圆共聚,可以狂欢忘我的酒。

我曾见过出酒那一刻的欢乐,浓烈的酒香在瞬间充满整个空间,让人有欢歌的冲动,出来的第一杯酒要奉给酒神,酿酒的师傅说,从谷粮到酒,如果没有老天的保佑,我们不会有甘美的琼浆,这一杯酒里,有感恩,更有天地。

酒杯里的那个小团圆

长久以来,我们心目中的那个白酒并不完全如想象中美好,它的浓烈和甘美,被复杂的人心掩盖,它所承担的价值观,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杯所能负荷的沉重,我们喝不到酒香,只看到酒杯外的人情冷暖,世道艰难。

正如那一年比一年更不在意的团年饭,或者假手于人,甚至视为负担,当“年”慢慢变成寻常日历里的一天,当“酒”成为虚情假意的筹码,我们还剩下多少可以追溯的文化,留给这个民族的未来。

3

犹记一年的团年饭,家里几代同堂,老老少少满满一屋子,桌上是妈妈和嫂子辛苦做好的饭菜,哥哥拿出珍藏了好久的那瓶描着牡丹的酒瓶,小小的娃娃抢着给每个人杯里斟满美酒,窗外烟花爆竹喧闹缤纷,一家之主的老父亲举起酒杯,说:“这一年,好的都在酒里了,干杯。”

一股专属于中国酒的浓烈馥郁如暖流入心,此时,那个属于每一个人的团圆,才真的在心里扎了根。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