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宁夏贺兰山东麓,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被国内外公认为优良的葡萄种植产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后背艰辛的发展历史。2005年年底,在“风土复兴国际葡萄酒文化研讨会”上,一个来自宁夏的叫王奉玉的老头用地道的宁夏口音讲述了宁夏葡萄酒发展的30年艰辛历程。
在百度搜索里,王奉玉的名字显示的几乎都是贺兰晴雪酒庄,或者是他女儿王芳的迦南美地。关于他的资料寥寥无几。可朋友告诉我,如果你来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随便问问,年轻的、年老的都可以给你讲上一段王奉玉的故事,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王老爷子”
和他聊天,你能感受到让他聊个不停的话题始终是宁夏的葡萄酒。那不是一种泛泛的谈论,你能感受到,王奉玉的初心与远景,信仰与激情,几乎全都和宁夏葡萄酒有关。
初春的一个上午,位于贺兰山东麓的贺兰晴雪酒庄里,大伙儿埋头在葡萄种植区绑架子、淌水,田埂间,摆着高高低低的杯子、瓶子。记者来到的时候,王老爷子还在玉泉营拉东西,由于那边的工作还没结束,王老爷子便安排了一个工作人员把我领进他办公室。
(一)他的痴
王奉玉的办公室在办公楼最里面,推开门,不足20平米的屋里子,两个装满书籍的柜子占了大部分空间,地上则堆满了与葡萄种植相关的农具,屋子的最边上则是一张老旧的单人床。
接近正午,王奉玉匆匆赶来,我们便移步到了后面的凉亭里。
“你想听什么?”他问。
“听听您和宁夏葡萄酒的故事吧。”
“说起这个来,我应该是被李华这个野心勃勃的‘疯子’洗脑了。30多年前,我还是科技厅的一个处长,中国葡萄酒首席专家李华作为第一个葡萄酒博士从法国留学回来,在考察了全国众多地方的风土,最后神仙一般来到宁夏,他指着贺兰山脚下这片荒滩说这是块种葡萄的风水宝地,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着迷了,从那时起就跟着他背着军用包来到了这片荒地开荒种葡萄,并从此‘鬼迷心窍’地坚信贺兰山东麓是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地,未来中国的葡萄酒之乡。”
可能是由于没有掌握葡萄种植的规律,2002年,一场少有的低温冻害让宁夏的葡萄产业轰然倒下,“看到这一幕,真的是伤心的眼泪就出来了,那个心酸啊!”
有人质疑:宁夏真的是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宝地么?贺兰山东麓能行吗?“你有没有想过放弃?”我问。
“大概就是因为李华的那句话吧,他说100亩葡萄地可以产50吨葡萄,做二三十吨葡萄酒,如果能做出来一定是好酒,这个愿望实现了,就是永恒的贵族。想到这些,我又来劲了”。
退休后,原本可以解甲归田,可王奉玉又“鬼使神差”地在贺兰山脚下开始了破荒整地的劳作,并最终将加贝兰送到了国际舞台上。
30多年里,不管是任宁夏“葡萄产业专家组”副组长、宁夏科技厅农业现代化基地建设办公室主任,宁夏葡萄产业协会秘书长,还是今天一个种葡萄的老头,他始终坚守在贺兰山东麓开创种植、酿造葡萄酒事业的必胜信念,并把他所知所获和这份痴情传递给后来者。
(二)他的狂
有人说,王奉玉对待宁夏葡萄酒的态度就像是一个疯子。
对此,老爷子自豪地笑了笑,“当年,我要说在这片荒滩上做出中国精品酒庄,酿中国最好的葡萄酒时,很多人都说老王疯了,就会吹牛皮,甚至连女儿都不相信他这个爹能做出来,可事实证明,我这个疯子做到了。2005年,我们酿出了第一瓶酒,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9月7日,加贝兰2009获得DWWA国际大奖,我们不仅做出了好酒,还第一次做出了让世界惊艳的酒。”
“我在其他方面不出色,但唯有在葡萄酒的酿造上,是有口碑的,很多人都推崇外国酿酒师、外国的模式,可是真正懂酒的人都知道好葡萄酒是种出来了,我们不能只是模仿追崇国外的模式,还要结合宁夏的实际。”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始终相信,宁夏这块风土一定会酿造出最好的葡萄酒,我们不能浪费上天恩赐给我们的这个地方。”
王奉玉说,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指引着他,也指引着他曾帮助支持过的那些酒庄,看到大家今天的成功,他觉着自己当初的选择很是正确。说这话的时候,他指了指不远处的贺兰山,脸上是一种是遮不住的骄傲 。
在他的看似张狂的背后,是对风土的骄傲,是信念的坚持。
(三)他的梦
30年多来,他吃过苦,流过汗,流过泪,为的是把上天赐给我们的优势资源变成宁夏人的财富,如今,这个梦实现了。他说,想到现在的生活,想到贺兰山东麓现在的发展,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偷偷地笑。
“我始终觉得做酒是一种文化,这一杯酒中暗藏了人们对幸福、对美好、对快乐的追求。它就像是齐白石的画,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宁夏有上天恩赐的这个资源,就一定要利用好,只要坚持着做好酒的信念,我们就一定会做出世界级的好酒。”
这个下午,我们没有聊太多关于贺兰晴雪的事情,或者是女儿王芳的酒庄。能让他兴奋起来聊个不停的话题,始终都是宁夏的葡萄酒发展。静静听他深思时的叙事和感触,你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老人和贺兰山东麓的发展血肉相连,他对每一次发展,每一个细节,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记者不知道,在这片业已腾起的土地上,汩汩水流,萋萋芳草,这样的开拓者是否会被时间遗忘,记者只是切切地看到这位已经淡出大家视野的老人,依然在执着地坚守与传授着。记者知道,这就是这个产区希望的源泉。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