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葡萄酒行业突然流行用诗一般的抒情文案,只讲情怀却找不到基本产量、面积、酿酒师及其哲学;当各种未加求证的故事被放大宣传,成功被众筹;当某个自称酒庄的品牌,用四处灌装的贴牌酒夺得看似公允的奖项时;充满情怀的“匠人酒庄”看来只是被拿来做了商业噱头,而并没有变成行事的哲学指导。
回到国内后我有过疑惑,这貌似是个“惩善扬恶”的社会。各处的浮躁蒙蔽住了大多数人的眼睛,而且大多数人选择主动被蒙蔽住双眼。作为一个真正踏实做事的酒庄看来,只需要很简单的道理就可以区分某个品牌是否在滥用情怀。
帕金森定律阐述了组织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职工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摘自百度知道)
很好理解,作为充满个性化的组织,你就是创意主体,一旦开始雇佣第一个助手的时候,“组织帕金森症状”会立刻发作:你是位画家,助手买来的颜料并不是你总结出来最好用的牌子;你是个酿酒师,助手在分选葡萄这种最简单的活计上,总没有你来的仔细挑剔。最后,不论是画作还是葡萄酒,也许消费者看不出尝不出有什么区别,但是在画家和酿酒师的心中,这是不完美的作品。
但是作为一个标准化公司,就可以部分抵消帕金森症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是产品标准化,工作人员拧螺丝钉都会被分解为特定的几个动作,在特定的秒数中完成。按照管理学原理,不仅是助手,连总经理和董事长都可以由任意人来代替,只要他严格遵守制定好的行为规范就对了。在边际成本理论支持的范围内,扩大生产是理性的。
当我们把葡萄酒作为艺术品细心雕琢时,她就有别于可乐汽水所在的饮料行业。作为饮料的葡萄酒厂很容易用技术调整,在流水线上获得品质均一和口感稳定的葡萄酒;作为艺术品的小酒庄,却很容易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只要不是亲力亲为,细节的缺失在专业品鉴者口中很容易被找出来。
很多葡萄酒生产者还在着急界定他的消费群体,却没有先认清自己的禀赋或现状:是做大渠道的葡萄酒精饮料,还是在艺术范畴内搞创作。在旁观的消费者却用很简单的方法立刻区别出来:酒庄主/ CEO 是不是酿酒师。酿酒师主宰了酒庄哲学、能够亲自赋予葡萄酒性格,而没有其他“来自上层”的干扰,这便是酒庄,生产酒庄酒。若从葡萄种植、酿造、装瓶、贴标、封木塞都精致地带着他的个人哲学,这便是艺术家一样的酿酒师,我也称这样的酒庄叫艺术/匠人酒庄。
这个方法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套用,比如雇佣出色酿酒师并每年更换不同画家来制作酒标的法国波尔多木桐酒庄,在我看来可以算个艺术创意集合体,但这也不坏。帕金森定律就像一面镜子,虽然不能直接界定酒庄,但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不是。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博纳佰馥要坚持做小规模的酒庄,除了不断重复这是我们亲手酿出的心意之外,还有低成本和高质量两个原因。在这个专门化的行业,人工并不便宜,而人员工资只是我省下来的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我们没有相互磨合的损耗、坏品率低,并且作为小微组织形式,我们的政府公关、管理成本几乎不存在。
但除了自己必须在总经理、酿酒师、电工、讲师、种田的农民、会计这样的身份里快速转化之外,也要求雇佣来一两个固定工作人员必须有“多面手”的本领。工资不会太低,带来的好处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多个任务,他就会有全局观去看待手中的任务,效率高、任务间咬合完美,完成的工作都具备预判下一步的条件。
我想说的是,帕金森定律也被称为“大企业病”,我们的行业引导者和很多葡萄酒生产组织,已经意识到艺术化、个性化的葡萄酒产业是突破点,但在执行时还带有大企业家的心态,并不认为种植外包、酿酒外包、包装创意外包的酒厂经营模式是悖于“酒庄文化”的方向。更有宣传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充当伪酒庄文化的传播人,导致消费者被误导,不能真正体会酒庄的艺术价值所在。
当我们已经不相信评奖的公允,当我们已经不相信专家的权威,当我们不再相信各种认证的时候……渐渐地,我们也会不屑用情怀和工匠精神作为标签,虽然在骨子里,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主义。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