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贺兰山下酒庄热:福建商人拟建100个酒庄赚100亿

去海外买个现成的酒庄,似乎成了中国高净值资产人群中的时髦事儿。在房地产顾问服务公司莱坊国际做过的一项调查中,有近50%的中国有钱人(资产在3000万美元以上)热…

去海外买个现成的酒庄,似乎成了中国高净值资产人群中的时髦事儿。在房地产顾问服务公司莱坊国际做过的一项调查中,有近50%的中国有钱人(资产在3000万美元以上)热衷于持有葡萄园。

收购者的蜂拥而入让一些葡萄酒产区的酒庄以及地皮价格水涨船高。“新大陆(18.77, 1.28, 7.32%)的葡萄园的平均价格每年上升6.2%,而旧大陆的成熟市场的增长只有2.3%。法国最受欢迎的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和勃艮第的价格已趋于稳定,大型的商业机构主导了这些区域的葡萄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时尚葡萄园投资者的机会。”据莱坊全球住宅研究部合伙人KateEverett-Allen判断:“一些人将目光投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市场上更好的葡萄园投资机会。”

不过,海外酒庄投资有诸多限制以及不可确定的因素,比如投入是持续性的,第一笔的资金投入只是完成交易获得这个项目,后续还需要不断投入去维持庄园里土地的维护。甚至按照一些国家的相关规定,不管是谁拥有葡萄酒庄园,你都需要养活原本庄园里就有的那些农户和雇员。

还有人说:“法国哪有那么多好的酒庄?那些经营得好的名庄哪里会卖给你?都是些活不下去的酒庄啦”。

买个地皮种葡萄

说这话的人是陈德启。八年前,他为了寻找新的生意项目来到宁夏银川。

“当时被招商引资过来看地块,想做房地产。”但这个久经商场的福建晋江人看了一眼就觉得没戏:“就是戈壁滩,房子造了卖给鬼哦!”他原来想放弃,但不知谁告诉他这里的风土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精明如他还不信,取了几捧土飞去法国找了专家验证,得到“这里的气候、土壤条件比波尔多还要好”的肯定后,立马飞回来第二日就签了合同,“不做房地产,改搞农业咯。”

19c3dc86d6b2a21f6b4edd3629d26294

商场老手当年一共从当地政府手里买下10万亩土。当时的地价便宜,每亩2000元。目前使用的面积才不到一半,剩下的还是最原始的、未开垦的荒地。陈德启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已经在这个项目上“豪掷”了十三四个亿,“江苏溧阳的食品厂和山东章丘房地产项目上赚来的钱不停地投到这里来”。

“八年就待在这里种地,晚上睡在山上的农民房里。”如今,陈德启的皮肤已经晒得黝黑,丝毫看不出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他让司机把他的路虎车开过来,一跃上车、发动引擎,兴致勃勃地带着来访者参观他精心栽培的几万亩葡萄园。

引种、栽植、灌溉、嫁接、埋土,陈德启一路滔滔不绝:“看到那几个刚开挖的大水库没?引进的是以色列技术,一个成本就要2000万。”他边开车边向车窗外指指点点,“别看现在开的这条道不平整,过几个月就不一样了。我们在这条路上设计的可是四车道。”

他在项目的中央位置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周边腾出地方做停车场。广场的中央,立着一尊数米高的李元昊石像,“我是看了风水请人来设计的”。

生意人的精明在这个时候便显现出来。按照陈德启的规划,这10万亩的地,分为三部分,除了自己要做的葡萄酒酒庄的一部分,他还另外划出5万亩,分成了100个小酒庄。他早早就计划好了,并取得了100本产权证。在那本绿色的林权证内页里,每块土地的使用年限是70年。

“500亩一个酒庄,买家只要有意愿,我还可以帮他们建造厂房、引进机器、配备酿酒人员。最重要的是,这些年我都帮他们把葡萄种好了。无需再像那些新庄一样,从头开始做。省去前期的时间,可以直接出酒。”葡萄酒圈盛行一句行话,好的酒靠的是七分葡萄三分酿造。陈德启很得意自己的计划,并透露有个同乡老板已经在他这儿拿了一块地,“是家房地产公司,在香港上了市。”他盘算如何将这100个酒庄推销出去,然后赚个100亿。

贺兰山下的酒庄群

如今像陈德启这样在贺兰山下种葡萄建酒庄的个人投资者不在少数,而不少从事葡萄酒行业的人也纷纷推崇这一产地。

那么,为什么是贺兰山?

按照地理位置来说,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同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波尔多的纬度相同。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德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葡萄酒产业区处于大陆季风性气候,该产区的土壤主要类型为适宜葡萄生长的带砾石的沙质土和淡灰钙土,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丰富。

实际上,葡萄酒行业内的大品牌早已关注该地。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国内的葡萄酒业都曾在宁夏收购过酿酒的原料。早些年,它们还为抢购优质葡萄互相抬价。但这些大厂商的正式入驻始于2005年后,那时起,张裕、长城、酩悦轩尼诗、保乐力加这样的行业巨头纷纷在当地投资开设了酒庄,动辄数千上万平方米的建筑平地而起。

好处是,大品牌们为该产地带来声誉和名气。随着各家产量的增加,源源不断的酒瓶从这个产区运出。人们看到贺兰山东麓这几个字的几率会越来越多。

不过,官方更希望在这块“宝地”上建立另外一种生产模式。

在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海林看来,像张裕、长城这样动辄大规模年产18万、七八万吨酒的是工厂酒。大酒厂需要大范围收购葡萄汁然后勾兑成酒。人们在市场上买的品牌酒多为酒厂酒。为了让价格更加亲民,大酒厂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压低成本。但宁夏应该走另一条路。如同美国的纳帕、法国的勃艮第、波尔多一样,产区聚集一批可以自产各色不同口味葡萄酒的小酒庄。这些酒庄汇集在一起,每栋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对于大产区来说,这就形成了很好的文化风味甚至可以带动旅游产业。

根据目前官方给出的数据,截至目前,贺兰山东麓产区约有59万亩的葡萄种植区域,其中酿酒葡萄51万亩,建成投产的酒庄是72家,而官方期望的目标是120家,甚至更多。

于是,在当地,像陈德启这样的私人投资者越来越多。相比那些大酒厂,这些个人酒庄占到了多数。

但从规模上来说,其他酒庄并没有像陈德启那样资金雄厚,经营复杂。这些本地酒庄,规模大一些的大约为2000~3000亩,小一些在三四百亩。

国内酒庄的生存状态

中国原本并没有酒庄酒的概念,所谓的酒庄和酒庄酒都是舶来品,所以,目前在国内的酒庄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借鉴海外的案例自己摸索出一套经营方式。

但和海外酒庄相比,国内酒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土地并不是庄主自己拥有的,而是租来的。所以,也许国内新建酒庄的盈利时间要比在海外收购现成酒庄还要漫长。

“酒庄是需要长期投入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效益回报的生意。”银色高地的庄主高源解释道,有人称七八年可以有盈利,其实不然。那只是开始出酒,开始收入,但要收回本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源的家族酒庄起始于2007年,是当地最早的酒庄之一。“第一批就只有3000瓶,后来慢慢扩大产能,现在一年大约可以做到6万瓶。”随着产量的增大,银色高地的自家老田里的葡萄量自然是不够用。高源也会从当地农户处采购葡萄,但质量并不稳定,“你不知道他们在栽种过程中有没有打过农药。另外,一些农户为了提高收入会去增加亩产量”。

没有办法的是,几乎所有的新建酒庄都会选择在初期去对外采购葡萄。“这也是现实问题。如果我不收购,按照我们的要求,我七八年之内是不可以做酒的,那酒庄怎么办?”在创立了博纳佰馥酒庄的孙淼和彭帅看来,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大家都是这样,绝大多数的酒庄在前期都是收购葡萄的。葡萄在成长,酒庄也在成长,可能几年之后,大家再聊时,各家都是自己的葡萄了。”他们说。

本地酒庄庄主对于亩产量的要求严苛,他们认为能酿出好酒,每亩葡萄产量应该把控在300~400公斤左右,有些要求甚至更低。只因每亩地里的密度越低、树之间的间距越大,产出的酒的质量才越好。

大约五年前,高源和父亲商议后决定在贺兰山下再租下1000亩的新田种植葡萄,2015年秋季可以有第一批的葡萄挂果。这个计划让他们又投入了2000万元~3000万元的资金,其中1000万还是向银行贷款,所以她需要卖出更多的酒来还银行的贷款。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