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扎根宁夏,迎接挑战” – 张军翔博士专访

熟悉张军翔的人都知道他不光是宁夏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同时还担任着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酒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职务。看似差别迥异的两份职业集于一身,张军翔却游刃有余,…

熟悉张军翔的人都知道他不光是宁夏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同时还担任着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酒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职务。看似差别迥异的两份职业集于一身,张军翔却游刃有余,不管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都搞得有声有色。

1扎根宁夏 迎接挑战

张军翔是地道的宁夏人,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大学是命运的转折点。1988年,他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园艺专业学习,大学毕业不久,他又回到宁夏,在宁夏农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前身)从事苹果、葡萄等果树方面的教学工作。1995年,在参加工作三年以后,张军翔深感自身积累的不足,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又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李华老师门下攻读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1998年,结束了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张军翔放弃了在四川攀枝花的厂长职务和优厚的待遇,回到了宁夏,回到学校,继续做一名老师。“当时从四川回到宁夏,一是因为去读研究生之初,和宁夏大学有一些协议,学校送我去读研,我应该回来为学校服务;另一个是我认为攀枝花在酿酒葡萄种植的生态环境上赶不上宁夏地区。在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全国也没有多少学葡萄酒的硕士,我也有很多的机会到东部一些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工作,但是我始终觉得宁夏地区种植酿酒葡萄的自然条件非常好,相比其他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潜力更大。”

1998年以后,张军翔继续在农学院任教,为宁夏地区培养了不少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的专业人才。2000年前后,恰逢宁夏地区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种植与葡萄酒产业,贺兰山、御马等企业纷纷上马,宁夏葡萄酒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张军翔也被自治区政府聘为葡萄酒产业专家组专家,成为专家组里最年轻的一位。2001、2005年,张军翔两次赴欧洲以及日本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水平。除此以外,张军翔还积极深入企业,先后担任西夏王、贺东庄园等几家葡萄酒公司的生产技术顾问,在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05年,张军翔接受了另一份工作——担任银广夏贺兰山葡萄酒公司的总工程师,虽然之前也一直在和企业接触,但在担任大学老师的同时,担任这样一家大型葡萄酒企业的总工职务,对他来说是第一次,也是极富挑战性的。

“2005年的三月份,我来到贺兰山公司,兼职做这的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公司的工艺和技术。当时的贺兰山公司还没有完全摆脱“银广夏事件”的阴影,卢大晶总经理刚刚到任,他本身也是从大学里出来的,也希望有些高学历的人才进入公司,从思想、技术上对公司带来好的影响。所以就从宁夏当时的三个葡萄酒博士里面选择了一个担任总工程师。”

离不开生产一线的教授

担任葡萄酒企业的总工不是一份清闲的工作,况且还要兼顾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张军翔却觉得,这样一份工作,正是给他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个最好最大的平台,他非常愿意承担。

“公司也知道我们没有办法做全职的总工,所以也给我比较宽松了工作条件。时间上,不限制我坐班的时间,常规的工作上配备了助手,包括两个副总工和一个总工助理,他们都是在生产一线工作过很长时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即使每年最忙的发酵期,他们也都能独当一面。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工艺制定、修改、技术研发以及人员培训方面。学校那边,我的教学工作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科研项目。大学也不是一个非要坐着上班的地方,更多需要去出成果。所以对我来说,做老师和做酿酒师,两份工作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

张军翔对记者说:葡萄酒产业,无论在大学也好,在科研部门也好,都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如果离开了生产第一线,就很可能找不准研究方向,甚至教学也会很枯燥。贺兰山公司作为宁夏当地最有实力的葡萄酒企业之一,可以为他的科研提供平台,而他也可以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公司提供技术、智力支持。

这几年贺兰山葡萄酒公司的发展,也证实了张军翔当时的想法。他来到贺兰山以后,公司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工艺水平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而公司这个大平台,也让张军翔完成了产学研的结合。

热衷员工培训的总工

在贺兰山,几乎每周都有各种主题的培训,从葡萄栽培到葡萄酒酿造,还有葡萄酒品尝等等。公司上下的浓厚学习氛围,离不开张军翔这位来自大学的总工。

“我们的卢大晶总经理,从上任之初就强调要打造一个学习型企业。正因为这种学习理念,才有了我的加入,才有了公司的各种培训。现在,我们的培训是经常性的,全方面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高层技术人员,只要我们有条件,我们都希望把他们请过来,让他们来给我们进行培训。另外在培训上公司也舍得投入,比如说品酒,我们每年都在国外进口非常多的酒,每个月举办一次周末品酒会。还有有其他的技术培训,比如栽培方面的,辅料方面的等等。这些培训的对象是公司的所有员工,不论职称、岗位,只要你愿意学,哪怕是一个普通工人,我们也欢迎。”

张军翔的加入,为贺兰山公司的培训指明了方向,让培训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现在,公司的培训应该说是非常系统的,就说品酒,从葡萄的阈值、到各种化学气味的辨别,我们严格按照葡萄酒品尝的专业书籍上所要求的来做。周末品酒会,我们不光是品尝国内的酒,也品尝国内的酒,世界各地,不同产区,不同品牌的酒,我们都设法去买,去品尝。另外我们还邀请国外的专家,国内的专家来培训品酒。”

通过品酒技能的培训,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对科研的钻研,更带来了公司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上的提高。

“对于葡萄酒公司的技术人员来说,品酒是最基本的技能,葡萄酒的整个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品尝。酒精发酵期、苹乳发酵期、罐储期,橡木桶陈酿期……每一个环节,都要品尝,都要掌握。通过品酒技能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酿造水平。比如,在发酵期间,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必须要明确地掌握,什么是还原味,还原味里也要分清,哪是硫醇味,哪是硫化氢味。这对于工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品尝的结果及时做出调整,提高酒的品质。”

在贺兰山公司,每一个技术人员,都是合格的品酒员。如今,公司有四个国家级的品酒员,酒协的两个,食协的两个;在宁夏区内选拔葡萄酒品酒员时,前五名都来自贺兰山的;公司送出去三名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品酒技能比赛,其中有两名进入了前十五名,在整个西北地区,独占鳌头。一系列荣誉正是贺兰山公司的系统学习培训所带来的成果。在张军翔眼里,现在有很多同事的品酒水平比他要高,而这,正是公司培训的目的所在,也是作为一名老师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认真”成就贺兰山

当记者问起,贺兰山葡萄酒近几年的成功的原因时,张军翔笑着说:“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在认真做酒。”

认真,简单的两个字背后,正是贺兰山重新崛起的秘诀。“银广夏事件”风波以后,贺兰山公司面临重重困难,但是通过对葡萄原料、对技术人员、对产品质量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成为国内的最佳原酒供应商。

“2005年,我刚来到贺兰山时,也是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卢大晶总经理接手之后本着务实的精神,清楚地认识到公司当时的市场地位,并提出‘三到五年内成为西部最佳原酒供应商’的目标。应该说,这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2008年保乐力加的介入,我们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保乐力加不做贴牌酒,也不做原酒,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品牌,是市场”

保乐力加的介入,让沉寂多年的贺兰山重新焕发了活力,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甚至技术领域都深受鼓舞。如今,每年的发酵期,公司的技术人员都要与国外的专家紧密合作,通过协商,确定方案。国外酿酒师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诸如对品种的认识、对发酵期的认识、对产量的认识等等。

“2007年是宁夏丰收年,公司的原酒产量达到一万吨。而接下来的2008年葡萄却大减产,我们只做了五千吨酒。按照以前的理念,无论怎样,都是亏大了。但是国外的专家来了之后,却向我们表示祝贺,因为2008年的葡萄酒品质要比2007年好。澳大利亚杰卡斯的首席酿酒师Bernard Hickin,也就是保乐力加的全球技术顾问曾经鼓励我们说:他有信心在五年之内将贺兰山打造成为全中国最优质的葡萄酒品牌。我想,他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看到宁夏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也看到了贺兰山葡萄酒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张军翔的主持下,贺兰山公司在栽培与酿酒方面下足了力气。现在的贺兰山葡萄酒公司不追求高产量,也不追求大规模,而是要将“贺兰山”打造为一个真正的品质品牌。张军翔说,贺兰山虽不能与精耕细作的小酒堡相比,但依然有很大潜力,他有信心将工业化生产发挥到极致,努力将其打造为高品质葡萄酒品牌,这也是公司上下共同的目标。

生在宁夏,长在宁夏,工作在宁夏,对于这片土地,张军翔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这不仅是恋家,也是恋这份产业,恋这份气候,这份水土。这些年,他走遍了全国的葡萄酒产区,也到过很多国外产区,他始终认为,宁夏是最有潜力的地方,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生产出更为优质的葡萄酒,出现更多的知名葡萄酒品牌。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