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贺兰山下的八零后 – 马捷

有这样一群八零后,他们行过与多数同龄人相同的轨迹,也曾出国深造,却做出了与多数八零后不同的职业选择。他们未有走上公职、外企、创业等“理想”之路,却去到田地里被风…

有这样一群八零后,他们行过与多数同龄人相同的轨迹,也曾出国深造,却做出了与多数八零后不同的职业选择。他们未有走上公职、外企、创业等“理想”之路,却去到田地里被风吹日晒,繁忙时在车间里不眠不休,他们是酿酒师。

八十年代,虽早已远去,却仿若昨日,以出生年代来划分人群,不算极有科学道理,却可以真实反映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来对数字不甚敏感,也已然发现,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因生在八十年代,便被称为“八零后”,即美国流行文化所谓“Y世代”的其中一军。

从无需电脑的童年,到必用智能手机的成年;从放学后的一支小豆雪糕,到哈根达斯(Haagen-Dazs)的冰淇淋火锅;从动画片时间的《黑猫警长》,到巨资制作的《007》系列;从唐诗宋词和经典巨著,到武侠小说和流行美剧;中国的八零后在保护和宠爱中成长,也在指责和批评中奋斗。

1

马捷,宁夏嘉地酒庄酿酒师,1986年生于黑龙江双鸭山,七岁随父母定居河北石家庄,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凭Erasmus Mundus奖学金赴欧洲继续深造,再获硕士学位。

八零后,双料硕士,他会如何诠释“贺兰山东麓”和“酿酒师”?于繁忙的酿造季抽暇回复访问,在此对他深表谢意。

V=VinoTao

M=马捷

V:首先说说你的求学经历吧。

M:我2005年入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葡萄酒学院就读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本科,毕业后获推荐免试攻读葡萄与葡萄酒学的硕博连读,师从刘延琳教授从事酿酒酵母及含硫香气方面的研究。

硕士读到一半时,我感到自己更倾向于实际生产,而不是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所以硕士毕业后没有继续攻读博士。这时遇到一个机会,也算我比较幸运吧,获得了欧盟教育计划署Erasmus Mundus奖学金,赴欧洲参加Vinifera EuroMaster项目,学习葡萄栽培和酿造。Erasmus Mundus是欧盟最大的奖学金项目,旨在促进欧盟与世界各国之间在欧洲传统学科方面的高等教育交流,而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无疑属于这一范畴。

在欧洲学习期间,我分别在法国蒙彼利埃的Montpellier SupAgro,波尔多的Bordeaux Sciences AGRO (ENITA)以及德国的Hochschule Geisenheim University就读。这些是欧洲著名的研究葡萄栽培与酿造的机构,为欧洲葡萄酒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欧洲参观酒庄时,常会遇到这些学校的校友,就顺便得到一些“优待”。

Vinifera EuroMaster项目非常国际化,我的班里有23个国家的32名同学,要在至少两个欧盟内的大学完成学业,教授不但有来自欧盟国家的,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洲、南非等国的,是一个国际性的交流平台,我们不仅学习法国波尔多(Bordeaux)和勃艮第(Bourgogne/Burgundy)的酿酒工艺,也探讨全球葡萄栽培与酿造的发展趋势。

V:为什么会选择葡萄酒专业?

M:这个比较偶然。高考结束后,我比较迷茫,但我知道自己喜欢不太一样的东西,一位很好的朋友给我推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看了专业名单后,发现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专业。

我不喜欢纯理工专业,比如土木工程、机电自动化等等,我父母在工程类机构工作,希望我学土木工程、桥梁隧道等等专业,但是我不喜欢。葡萄酒是自然的,又有文化内涵,而且不是特别“理工”,所以我相信自己能学好这个专业。同时,我认为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潜力比较大,从业人士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V:说说你的酿酒经历吧,包括实习经历。

M:从上大学起,几乎每年我都会以各种方式酿酒,所以经历比较复杂:

大学期间,为了学习基本工艺步骤,进行了小容器发酵训练,按照老师要求的步骤操作,很基础,却是必要的基本功训练。

读研期间,做了一些研究性的酿酒实验,比如在国内做过一些关于不同酵母如何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实验;在德国参与过非酿酒酵母如何降低酒精度的研究;这些实验都要求酿出葡萄酒,只是关注点不在葡萄酒的品质,而在研究对比的内容。

我曾在河北怀来、宁夏贺兰山东麓、法国波尔多、新西兰马尔堡(Marlborough)实习。在新西兰的实习,可以被视为正式工作,因为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和工作压力,我需要带领一个团队完成工艺任务。

在不同的产区学习,实习或工作,对培养酿酒师的国际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葡萄酒是农产业,气候和土壤对酒的风格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位酿酒师能在波尔多把赤霞珠葡萄(Cabernet Sauvignon)种好,并酿出好酒,并不代表他/她在南法、加州(California)或宁夏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其它产区的经验是无法全盘复制的,尤其在栽培方面,因此酿酒师要多走访产区,将技术和经验活学活用才能酿出好酒。

V:作为酿酒师,你是否认同“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句话,为什么?

M:我认同这句话,我们嘉地酒庄在葡萄园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一间酒庄的发展,葡萄园一定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葡萄酒生产,种植环节的投资远远高于酿酒环节,我在欧洲读书时,整个课程大约80%的时间用在学习葡萄种植,可见传统产酒国对种植的重视程度。在贺兰山东麓,提升品质,确立风格,主要驱动力一定来自对葡萄园更加科学和精细的管理。

V:为什么会来到贺兰山东麓这个产区?

M:第一次与贺兰山东麓产区结缘是在2008年,那时尚未有现在这么多精品小酒庄,基本上都是大酒厂。试了一些普通价格的原酒,我觉得品质非常好,那时就认定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产区。

2009年和2010年我在宁夏大学的葡萄酒中试车间工作了两个酿造季,评估实验室筛选的中国本土酵母,这期间还在一间酒庄做发酵实验,到宁夏工作的决定也是在这期间做出的。我第一次独立酿酒就是在宁夏,要自己计划和完成所有的工艺和操作,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认识了很多同仁。酿酒过程中,我直观地了解了宁夏葡萄的品质,也对工艺方式有了基本的拿捏。另外,这里在政策方面对葡萄酒产业有很多扶持,有许多新建酒庄和项目,发展机会相对较多。

V:在贺兰山东麓产区遇到的最大的机遇是什么?

M:贺兰山东麓目前是一个发展中的产区,可以做很多尝试,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机遇。比如,我们酒庄种植从法国进口的脱毒嫁接葡萄苗,在这个产区是比较早的,没有先例可借鉴,所以很有挑战性。

V:目前你在贺兰山东麓产区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M:我们这代的酿酒师基本都会受一个问题的困扰,就是这个行业目前的投资理性程度。目前,宁夏很多酒庄仍然在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在这种形势下,酒庄到底能坚持经营多久?

酒庄需要长时间地积累和摸索,才能确立风格,提升水准。目前,投资者往往想要或需要在到短期内得到投资回报,在酒庄建设初期,这是不现实的。

V:从酿酒师的角度来说,你认为贺兰山东麓产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M:种植条件。相较于某些产区,这里的葡萄糖酸平衡更好一些。在中国西北部,贺兰山东麓是非常少见的能够发展农业的地区,贺兰山阻挡了来自西面腾格里大沙漠的风沙,东边又有黄河之水灌溉,正所谓“天下黄河富宁夏”。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多样性,有利于出产不同风格和品质的葡萄酒,提升产品的多样性。

V:从酿酒师的角度来说,你认为贺兰山东麓产区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M:葡萄藤的埋土防寒。这里的冬季低温,寒冷,干燥,一定要对葡萄藤进行埋土防寒。然而,埋土不但会对葡萄藤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且会增加葡萄园的管理成本。

我们正在努力改进栽培管理模式,使葡萄藤有地上多年生部分,同时尽量控制埋土防寒的成本。

V:说说曾经打动你的葡萄酒吧,不能是贺兰山东麓的。

M:住在德国的Rheingau产区时,我遇到过一款特别有趣的酒。这个产区有间著名的酒庄,叫作Schloss Vollrads,出品一款名为“1573”的酒,用雷司令葡萄(Riesling)酿造,平衡易饮,零售价6欧元左右,很便宜。虽无特别出彩之处,却使我想起中国的泸州老窖“国窖1573”,该酒源自建于1573年且仍在使用中的1573国宝窖池群 。1573年正值明朝万历年间,万里之外的德国,一幅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了Schloss Vollrads酒庄的塔楼,历史就是如此巧合,德国人也以“1573”为酒命名。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关注葡萄酒本身,还要关注它所承载的文化。

自信,源自努力……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