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贺兰山下荒地的“涅槃重生”

几千年冲积而成的“荒地” 没有葡萄之前,贺兰山东麓下绵延几百里遍布着砾石灰钙土,是名副其实的荒地。 贺兰山的山体都是光秃的岩石,季节降水、积雪融水将石块冲到山下…

几千年冲积而成的“荒地”

没有葡萄之前,贺兰山东麓下绵延几百里遍布着砾石灰钙土,是名副其实的荒地。

贺兰山的山体都是光秃的岩石,季节降水、积雪融水将石块冲到山下,岁月吹刷,石块与山下土壤融合,形成砂石地。表层为成千上万年积累下的薄薄风化土层,土层往下为厚厚的石砾层,石头层深挖不见底,打井往往要到几百米才能看到水花。

这样干旱、缺肥、蒸发量高的土地,再倔强的作物也很难在这里存活。

贺兰山下的砾石灰土

贺兰山下的砾石灰土

荒地的“涅槃重生”

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对种植酿酒葡萄的得天独厚的特性,加之几十年的葡萄种植实践,使得这些荒地慢慢被人发现它的潜在价值。

源石酒庄贺兰山下的葡萄园,起点也是在这片布满石块的荒地。从2009年开始,酒庄开始在这里尝试种植酿酒葡萄,要改造这片布满砂石的荒地。

挖土机掘开地面,全是脸盆般大小的砾石

挖土机掘开地面,全是脸盆般大小的砾石

贫瘠、石头、干旱是这块土地的代名词。保水保肥性差,有机质含量低,酒庄在贺兰山下进入成熟期的1500亩葡萄地以及代开垦的千亩荒地,每一亩地,都要经历追肥、筛土、铺设灌溉设备然后再追肥、筛土等等周而复始的历练,才能完成从荒地到葡萄沃土的涅槃,这是其他产区无法想象的工作。

每亩地的土都要这样筛掉石块

每亩地的土都要这样筛掉石块

几千亩荒地的改造,期间的辛酸,只有劳作在贺兰山下风沙中的葡萄酒人,才能够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一块完成增肥、筛土的地,准备今年种上葡萄

一块完成增肥、筛土的地,准备今年种上葡萄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酒庄最早种植宁夏产区传统的葡萄品种,有赤霞珠、美乐和霞多丽,采用当时普遍的独龙干造型。种植理念相比较传统,往往造成葡萄果实的成熟度不均一,果实着色不良,最终葡萄酒出现生青气味,对于葡萄酒是一种缺陷。

2013年开始,酒庄开始使用“厂”字型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能够让果实成熟更加均一,不易感染疾病,同时可以通过叶幕高度、行间距和产量的调整来实现不同等级葡萄园的规划和调整。

为此,酒庄又一次重新耕垦这几千亩葡萄园。将全部葡萄架型改为“厂”字型栽培方式,几千亩葡萄园每株葡萄藤都一一调整。为了葡萄根系的发展,保证葡萄潜力的充分释放,又将葡萄株距改为1米,行距改为4米,每亩地的产量降低到200公斤。

四月,将出土的葡萄藤上架绑蔓

四月,将出土的葡萄藤上架绑蔓

葡萄园的管理工作的改进,主要表现为葡萄酒的果香更加突出,不再受困于不成熟果实带来的生青味,葡萄酒颜色更加深,风味更加丰富,单宁的质量和数量相较于传统的栽培方式有了很大改善。

6

2015年,经过多年的有机栽培,酒庄贺兰山下千亩葡萄园全部通过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同年底,荣获宁夏产区优质葡萄园。

原料质量的改善明显的反映到酒的品质上。自2013年,酒庄山之子干红获得中国金奖为起点,至2015年底,酒庄不同年份、等级的葡萄酒先后在国内外各项大赛中获得葡萄酒业界的认可,荣获各类奖项近20个,其中包括世界影响力最大的Decanter品醇客世界大赛的认可,表现出酒庄工艺的成熟度。

践行“天人合一”的葡萄园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强调的是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源石酒庄是一家中国酒庄,也用中国人的思维来建设和经营葡萄园。

和谐、生态、自然是源石酒庄葡萄园的基调。

每天人们在为葡萄忙碌着,拖拉机穿梭在田间地头,而一旁的梅花鹿、骆驼、鸸鹋闲适的在路旁休憩散步;葡萄在这里也不再孤独,各类花卉、树植陪伴着它们一起生长。绿波叠嶂,草木山石,你若身处其中,便会有感受一种久违的平静。

7

葡萄园内,放养着梅花鹿、鸸鹋等动物

今年,在葡萄园的路旁种下了5公里的海棠,明年这个时候,这一路的海棠花将成为源石酒庄葡萄园的新风景。

期待明年这个时候,待到山花烂漫时,看到你在海棠花丛中的笑脸。

源石映画·邬志斌·作品

源石映画·邬志斌·作品

源石映画·邬志斌·作品

源石映画·邬志斌·作品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