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从官方到民间,“互联网+”绝对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之一。葡萄酒行业也不例外, B2B、B2C、O2O、B2F、再B2B、再O2O……各种“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此消彼长。而围绕各种模式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O2O究竟是个“伪命题”还是“开放的生态闭环”? B2B到底是“酒业电商新战场”还是“堰塞湖”?“酒业电商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还是“葡萄酒实体店必将强势崛起”?
“互联网+”热浪持续发酵之下,也有声音在严厉地批判:传统的葡萄酒行业不要被“互联网+”给绑架了,恰当的做法其实只是“+互联网”。
在“互联网+”下,互联网是主要且优先因素,是有着咄咄逼人的潜在的“革命”志向的;但“+互联网”,则是以传统的商业模式为先,互联网只是作为一种附加工具存在,既然互联网的洪水猛兽已抵挡不住,不如借助于它的力量,改造和拓展现有的业务。
所以, “+”号在前还是在后,看上去似乎只是个位置的区别,但其中所折射出的理念差异并不小。
葡萄酒客户要的不是特定产品或服务
纵观全年,大概没有哪家葡萄酒企业敢说自己是收获了稳稳的大满贯。传统商也好,电商也好,都在不断的“调整”中度日,都在努力拓展边界或是升级模式,希望通过各种“+”,让自己更能玩转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更能赢得和夯实客户。
说到底是客户。用什么打动客户?用产品?用服务?
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客户要的其实并不是某一件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种需求的满足。
现代营销学奠基人之一Theodore Levitt早就说过:“没有商品这种东西”,“用户要的永远不是直径五毫米的钻头,而是直径五毫米的钻孔。”
客户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拉菲,而是借助于拉菲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满足什么样的需求。需求是不变的,产品或服务只是在当下对这种需求的一种暂时性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纠结于选择何种商业模式以突围时、在考虑将“+”号到底放在“互联网”前面还是后面才好时,不妨先客观审视一下自身现有的业态,没准你其实有必要先加持一个基本项,即:“+ 对需求的洞悉及尊重”。
葡萄酒行业的两大痛点
解决客户的两大需求:一是痛点,二是痒点。需求千万种,但共性的东西总存在。葡萄酒,和其它消费品一样,客户需求的构成无非两大块:一是痛点,二是痒点。
痛点是什么?
痛点定义需求的基本面,奠定了产品或服务的基石,一般都可以用数字和逻辑衡量,比如:酒质、价格、原产地、品牌实力、物流效率等。事实上,痛点已成为现如今葡萄酒行业诸多问题的滥觞。
痛中之痛有两点:
其一,假货充斥,真伪难辨
一周前,向来以“100%正品”为标签的唯品会被曝出假货;而在其他一些电商平台上,假货问题的存在更是由来已久,比如两月前葡萄酒小皮痛斥天猫首页涉嫌售假的事情就还历历在目。如果不是因为该痛点太痛,马云也不会出大招,挖来苹果公司前法律顾问担任集团副总裁兼全球知识产权执法主管、负责打假。
但如果你以为只有电商渠道才充斥着假货,那就错了。传统渠道中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情况恐怕是只多不少,比如日前刚被披露的诸多伪劣起泡酒占据夜场渠道的真相。
其二,价格乱象,信任缺失
葡萄酒,尤其是进口葡萄酒版块,价格一直是焦点。
极端情况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某些历史的或人为的原因,一些生产商或贸易商仍在维持着严重脱离产品真实价值的暴利天价,不管不顾未来的长远发展,敲诈一个算一个;
另一方面,某些新兴的电商平台特意一味打压价格、以低价作为唯一噱头,甚至不惜以亏本的方式来吸引眼球血拼对手,全然不管是否给品牌造成了伤害、是否给整个行业的正常成长埋下了隐患。
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价格和利润的合理回归;同时,单纯的价格战也永远是最没技术含量的玩法。
葡萄酒企业要善于把握消费者的痒点
痒点是什么?
痒点是数字和逻辑之外的那些小心动、小愉悦。
前阵子,日剧《朝五晚九:帅气和尚爱上我》大热。对,就是这么俗不可耐的名字!可这一点儿都不妨碍追剧群体的浩浩荡荡。究其痛点,其实也没啥大新意,无非是傻白甜玛丽苏高富帅霸道总裁现实生活中求之而不可得,不过是把男主的背景拓展至帅气和尚而已。
不妨再来看看搜狐娱乐和百度贴吧的漫天评论中,大家都还在关注些什么吧:“帅和尚胸比头大、石原的衣服和高跟鞋美哭、求石原的发夹同款、都要大结局了还没kiss成真让人捉急、我的爆棚的少女心啊……”
——这些,就是痒点。
如果说痛点奠定了产品或服务的基石,为客户提供了基本需求的满足,那么一个个繁复叠加的、于细微处挑逗心扉的痒点的设计和运营,则是对潜在需求的激发和引导,决定了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持续地微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流行产品的用户黏度。
在移动互联化的今天、在全渠道全触点营销已成为必然趋势的当下、在直面新一代80后90后乃至00后的终端消费人群(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军)时,尤其如此——会越来越重要。
例如,要让女神们爱上一款酒,别光顾着强调酒精度有多低、罗伯特·帕克评分有多高、酒庄历史有多长,更要让她们自己感同身受心痒痒:端一杯立马气质无限、就是要和Katy Perry撞酒、和帅到爆的酿酒师的合影正好晒朋友圈让闺蜜们羡慕嫉妒恨……
痛点和痒点,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持续。
必须指出的是,解决痛点也好,激发痒点也好,是建立在对客户需求的真诚尊重上。别以为耍花腔忽悠本领一流就能笑傲酒湖。无真材实料的虚假宣传伤害的不仅是客户,也是自身,更是整个葡萄酒产业。
互联网带来的,是连接、开放,和共享。所以,“互联网+”也好,“+互联网”也好,在判断和界定适合你的商业模式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了解、尊重、且愿意尽力满足我的目标客户群体们不断成长的需求?也别再一开口就说谁要革掉谁的命,别再动不动就一副相撕相杀的架势。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携手共进才能做大蛋糕、最终惠及消费者。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