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这三大矛盾,宁夏酒庄解决好了吗?

这段时间,深刻感受到了宁夏政府对葡萄酒产业的殷切期望,这种期望正在驱动着热钱涌入,酒庄建设风风火火。 考察期间,接触到的一家酒商透露:“新兴的红寺堡产区目前有1…

这段时间,深刻感受到了宁夏政府对葡萄酒产业的殷切期望,这种期望正在驱动着热钱涌入,酒庄建设风风火火。

考察期间,接触到的一家酒商透露:“新兴的红寺堡产区目前有13家酒庄,已经有两家投产,对外号称10万亩酿酒葡萄,建成6万亩。目前树龄最长8年。”

1

不可否认,近年来宁夏产区的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确实不乏好酒,此举也引起了国际葡萄酒界对这个产区投来关注的目光,世界葡萄酒大师纷纷造访,一些国外酒业巨头也在当地建立酒庄……

但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宁夏葡萄酒产业要长远健康发展,必须直面以下三个深层次的问题。

问题一:专业酿酒与专业卖酒的矛盾

“小酒庄,大产业。”是当地政府对葡萄酒产业的总体思路,这个思路出发点不错。原意是生产中高端酒,占领中高端市场。然而这个思路使得宁夏酒庄总体规模偏小。小酒庄一般没有力量建立营销机构,况且中国市场很大,南北东西的酒类消费差异也很大。有了专业的酿酒队伍,还需要专业的销售队伍来匹配。在国外,小酒庄一般都把酒销售委托给酒商(negociant)或合作社。酒商与酒庄签订长期包销合同,酒庄以低价供应给酒商,双方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这一点在波尔多非常普遍。还有就是合作社,他们与种植农合作,收购他们的葡萄或原酒,统一包装,统一进行品牌推广,统一建立销售渠道,种植农只需专心种葡萄或酿酒就可以了。而这种组织,在宁夏却付之阙如。

笔者听到一些当地酒商抱怨:一些小酒庄主要做直销,给他们的价格和团购价一样,不管他们订单有多大,都没有价格折扣。

问题二:急剧扩大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按照上述产能推算,宁夏葡萄酒产能为20万吨,理论上可以生产出2.66亿瓶酒,这些酒应该是以中高端为主。但中国2014年总体葡萄酒消费量仅为18亿瓶,未来市场能否消化这些中高端酒还是个问题。

特别自酒类市场进入盘整期以来,整体葡萄酒瓶单价处于下跌曲线,而未来的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理性化,对中高端葡萄酒的容量存在不确定性。这一点,可以参照人均收入比中国高得多的日本市场的历史对比。从1999年以后的10年期间,日本葡萄酒的均价从人民币75.9元下滑到2009年的34.94元。此外,宁夏本地市场规模偏小(600多万人口,人均收入不高)难以消化产能,酒庄酒主要消费区域应该是华东和华南地区,而这些地区国产酒庄酒又面临进口酒庄酒的激烈的竞争。

问题三:酒庄长期投入与资本短期回报的矛盾

行业人士知道,酒庄建设是个长期投入的事,投入期以10年计算。而近年来新建酒庄的投资者大多是外业资本,他们要么是地产业的,要么是矿业的资本,他们不缺钱,这两年地产和矿业不景气,葡萄酒又是朝阳行业,因此转投过来。但是,资本过来是寻求回报的,而葡萄酒行业又不是资源行业那般回报期短,葡萄酒行业是完全市场竞争的行业。因此这些资本能否忍受漫长的回报周期?

现在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该地刚刚建成的酒庄推出的酒款动辄两三百元,高的五六百元。急功近利是做不好酒庄酒的。不久前,中国酒协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先生就指出:“我反对去专业化,不专业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人真的不专业,另外一种是有的人专业却装不专业,比如本来只值150元的酒他也要夸张忽悠到1000元来卖。”上述定高价的酒庄可能两种人都有。还有就是,一味定高价实际上是把葡萄酒神秘化,这种神秘化不利于市场的扩大。王祖明认为:“我们之前的神秘化把很多消费者拒之门外,消费者认为葡萄酒是奢侈品,自身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就不敢消费葡萄酒。”

宁夏酒庄酒应该明白,没有基础的高溢价是短期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读醉】赞成被转载媒体的内容和立场。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